2019總回顧:表演、電影電視、展覽

回顧2019年看的演出,有令人津津樂道的精采,也有看了寧可提早離開的場次。這一年看的表演雖不見得比2017、2018年來得多,但場次還是有一定的可觀。我在國內看到的演出中,看的廣度及面相不必然也不太可能具有代表性,但以下對我而言,是一些特別突出的時刻:

  • 最討厭的表演:感謝川劇院《白蛇傳》出線,使得DiDonato音樂會、《年羹堯傳奇》、《馬密》免於爭奪此一寶座。
  • 最愛的聲樂表演:無庸置疑是Iwona Sobotka演唱的Pamina,雖然Juan Diego Flórez很棒。
  • 最愛的管弦樂表演 :Alexander Liebreich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復古的現代」音樂會
  • 值得記上一筆的表演:鄭海芸演唱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江靖波指揮樂興之時管弦樂團,採室內樂版)。
  • 最愛的戲劇表演暨年度表演:同黨劇團 《白色說書人》邱安忱、吳榮昌、黃武山)。

以下是全年度我看的表演、電影、以及展覽列表及簡述、並附上相應的評論及感想。 首先是各式表演與音樂會:


  1. 2019 01 18 Joyce DiDonato “War and Peace" 音樂會,亦為其首次訪臺:評論。老實說,DiDonato與其要講些浮華無實質的語言,不如把歌唱好;本來對她的演唱就不是特別買單,偏偏這場花腔含混,而且即使省略宣敘調情有可原,曲中跳掉重要樂句實屬大過;音色變化又欠效果不算意外,但咬字變形實在有些令人吃驚。以後若有機會也不會想聽她演出。
  2. 2019 03 02 2019 TIFA 四把椅子劇團x簡莉穎《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此劇頗受網友推薦,實際看了有欣賞的地方,例如一些視覺設計,以及以簡代繁的舞臺調度;但演出本身也有不少令人失望、甚至懷疑該劇存在必要性之處。不少網友大嘆本劇不適合國家戲劇院,此輪演出效果遠不及之前在水源市場;我由於並未看過往年詮釋,無從比較。演出後考慮寫評論,但遲未動筆,至今只能憑記憶指出主要問題,包括:
    • 該劇切入一些議題的方式令人詫異,例如社工角色對愛滋的道德價值判斷;但劇情架構上並無配套、或對此針砭。
    • 劇情明顯有漏洞,例如一主要角色勾引他人男友,在時間序列看起來是首次出手後很久才下手搞定,感覺與角色的性格設定格格不入。此外劇終給了觀眾檢視女主角拍片動機的機會,其動機難有合理性。
    • 部分演員演技很差,尤其女主角單單是聲音控制和口白就一再讓人非常出戲。
    • 一個不算罪不可赦、但的確惱人的設計,是馬密到新教教會時,背景音樂竟然採用天主教拉丁文聖樂。這點很瞎。
  3. 2019 03 09薪傳歌仔戲《拜月亭》:札記。近年看薪傳歌仔戲劇團,都是用心、流暢、也有在身段上用心,但戲本需要有能人修裁調整。(此外,擴音設計常常導致音質不佳。)此劇本自元雜劇,卻無其他版本中的社會批判,例如其他版本中王尚書是因為嫌棄男主角蔣世隆貧寒,才將之從女兒身旁帶走。另外女主角王瑞蘭在客棧照料病倒的蔣世隆,在憔悴之際被巧合重逢的父親尚書王鎮強行帶走時,雖有跳跪以及一小段跪步、表明不願捨棄世隆的心志,但並未多作掙扎,不算合理。拜月這場戲中雙生雙旦(王瑞蘭、蔣世隆、蔣世隆活潑的妹妹瑞蓮、獲蔣世隆相助而結拜的陀滿興福)與王尚書夫人(瑞蘭母親)望月愁思、在三盞聚光燈下走換位置作態,極富詩意。
    本劇啟示是:(1)和媽媽走散時要把握時機和帥哥搭訕;
    (2)搭訕帥哥要慎選,找到體弱多病的很麻煩;
    (3)搭訕帥哥要慎選,體弱多病的比較容易到手。
  4. 2019 04 06四川省川劇院演出經典戲碼《白蛇傳》札記。我願意忽略俗舊的美術設計和不精練的戲劇編排,甚至沒很在意演出團體派子弟練兵,但如果節目單要寫說本次赴臺參加臺灣戲曲藝術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聚力,是兩岸同胞的一場心靈契合」這種吃盡豆腐的爛話,為何連派幾個像樣的角兒都不行?滿場失誤連連,連主要主配角都再三穿幫,實在扯。
    既然中國政府要用傳統戲曲團體來搞統戰,沒關係,以後絕對不看中國訪臺團體。幹!
  5. 2019 04 06 總統府音樂會:札記。 特別喜歡的橋段包括:
  6. 2019 04 10-11台北愛樂歌劇十週年獨幕劇展札記;《劇院經理》簡介文章。《丑角》一劇中間竟然穿插學生歌手演唱知名詠嘆調,這樣練兵的橋段記得至少有50分鐘,聽得蠻辛苦的。三齣劇中《劇院經理》戲劇處理算是有效;整體戲感及音樂夠到位的是《強尼史基基》。是故該齣與《丑角》後來一同登上國家音樂廳、搭配樂團演出時,我特別推薦給不少朋友,尤其是鮮少接觸歌劇但願意嘗試的人。
  7. 2019 04 13陳錫煌掌中劇《年羹堯傳奇》:札記。我很想看陳大師自己主演的戲,可惜這齣是劇場化的表演,結果除了戲偶不敵過大的空間、失卻精美的傳統彩臺,不同角色也不是由單一主演從頭演到尾,而是編派給特質和能力參差不齊的多位男女演出者,大幅減損傳統掌中劇靈活口白的特性。偏偏劇本並未調整好。我選擇在演出過半前離場。(該演出無中場休息。)
  8. 2019 05 10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札記。因口碑慕名前去觀賞,但好看得超乎預期;要不是因為週末尚有其他要做的事,實在很想再看一次;事實上,在週日演出最後一場前,我心中多次掙扎、幾次差點要刷卡買票。(幸虧11月時有台中場,為此還特地跑到台中再看一次。)有趣的是看戲看到約1/3時,非常不理性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歌劇完蛋了」:我的邏輯脈絡是,這齣戲演出獨腳戲的邱安忱有足夠的演技,全劇搭配的多種元素如傳統掌中戲、紙紮、燈光投影等均十分到位,尤其本劇布袋戲能突破舊有藩籬、又保有傳統美感、還巧妙與其他敘事元素結合,令人嘆為觀止;全劇在成功傳達訊息之際,更達成令人垂淚的詩意美感。
  9. 2019 05 27秀琴歌仔戲《安平追想曲》:札記。這齣戲屬於「胡撇仔」,也是想看的動機之一。另一個想看的誘因是該團及團長均享有盛名。實際觀劇,秀琴真的很帥很有魅力,果然是祖師爺賞飯吃。小旦莊金梅雖不年輕,表現也很到位;特邀的于浩威 Fish也不錯,應該很適合音樂劇。音樂雖非我喜愛的風格,但整體而言有效;唯一的大問題是一再粗暴插入普契尼所寫的 “Un bel dì vedremo" 動機,作法非常粗糙。此外,音響大聲到我戴自己隨身帶著的入耳式耳機後,才能接受現場的音量
  10. 2019 05 30 先嗇宮神農祭 薪傳歌仔戲《花田錯》札記。下班後返家換裝,趕不及看到18點的扮仙賀壽,到正劇第一場演了大部分才趕到。演出陣容和身段不馬虎,劇情輕鬆爆笑,紮實好看開心,而通常聲音共鳴不強的古翊汎好適合演這種年輕賊王角色,是我看過他最好的演出。
  11. 2019 06 02 士林耶穌君王堂音樂會札記。特別跑去聽Manuel de Falla作品El amor brunjo中次女高音四首歌曲。該場演出的鋼琴五重奏編排不錯,場地回音很大。抒情次女高音鄭海芸胸音算稱職、但理想上需要更多胸音,也需要強化中、低音域的連結,以及咬字的活力(responsiveness)。
  12. 2019 06 11 簡文彬指揮NSO演出Leonore序曲及Shostakovich第七號交響曲 “Leningrad";事後才知這是簡代打,頂替不克演出的Günther Herbig。當天我精神狀況不佳,但明顯覺得簡文彬指揮相當不錯;NSO當晚表現與近半年一些其他演出相比,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網路上找到一篇麥瓊發表於《音樂周報》的評論
  13. 2019 06 23 楊秀卿2019年底大戲《青竹絲奇案》:札記。雨中跑到遙遠的新莊看這表演,但很值得。這團很辛苦,要努力找相對便宜的演出地點,當天楊秀卿大師與儲見智、林恬安三人也都各有身體不適的情況。演出者狀況大致如預期:鄭美感覺老練沉穩,也易呈現四句聯的音樂特質;其他幾位女演出者共鳴都弱,包括微恙的林恬安。儲見智已能努力掌握即興的平衡,雖然當天有受到痰的影響。讓人值回票價的仍是楊秀卿大師,她聲嗓變換的巧妙、以及節奏的掌握,都令人著迷。以整場演出架構而言,開場一大段女角受媒婆遊說、乃至接受情夫求愛一段,鋪陳轉折較欠說服力;若誇張其中荒誕傾向,應可以反差獲得好的效果。
  14. 2019 07 05 NSO藍鬍子的城堡+ 昇華之夜評論。NSO演出Schoenberg Verklärte Nacht相當優秀,不過呂紹嘉在Béla Bartók的A kékszakállú herceg vára中還是較欠方向感與戲劇感;雖然匈牙利男中音聲音及詮釋平庸,甚至有時有聲量不足的現象,但俄國Elena Zhidkova表現頗可圈可點。值得一提的是背景的動畫並無加分、亦造成明顯的干擾,實應避免。
  15. 2019 07 24音樂劇An American in Paris評論。A bit underwhelmed. 沒看到Leanne Cope也覺得可惜。
  16. 2019 08 04臺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閉幕演出Mozart c minor mass:評論。決定以後聽音樂會不要挑戰音樂廳音效,也就是不要坐那麼偏遠的位置:國家音樂廳即使滿座,四樓回音仍然太大;之前聽Kaufmann和這場音樂會都有相同的困擾。而且本場指揮在 “Laudamus te" 的速度實在偏快,雖然次女高音鄭海芸花腔非常利索、面對此曲中許多歌手易於忽略的顫音及其他花腔細節都唱得清楚,但在這種疾速下也難以要求她打出音量。值得一提的是Gábor Hollerung頗具魅力(和扭腰的舞蹈性),面對組成參差不齊的節慶合唱團仍體現了一些古樂概念、以及真正的弱音與層次。值得留意的是表現不錯的男高音李世釗,期待下次聽他其他演出。
  17. 2019 09 01 真快樂掌中劇《怪俠紅黑巾-陰陽鬼之戀》札記。這場完全是衝著之前在紀錄片中讓我著迷不已的女頭手江賜美大師買的。本場演出採用的大戲偶、布幕、乾冰、(簡單)燈光調控、兼納電子樂器與流行歌的音樂、又是劍俠戲,並不是我的菜,但一家三代掌控全場能力佳,演出有統一性,仍值得稱道。最重要的是結束後我有榮幸與已逾八旬的江頭手合照,覺得好幸福。(而且朋友們看了照片都說江阿嬤看我的眼神很有愛XD )
  18. 2019 09 06 樂興之時演出室內樂版《行腳徒工之歌》與《大地之歌》台中場:評論。樂興之時管弦樂團2018年在國家音樂廳已演出過室內樂版Das Lied von der Erde(雖然樂團成員看起來已換過一輪),不過仍有類似的問題,包括:指揮對此曲的概念有見樹不見林的迷思;音質很適合此曲的男高音王典相對缺乏抒情線條;次女高音鄭海芸在中低音與詮釋上均仍有待解決的問題。不過次女高音鄭海芸在上半場唱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的效果倒頗不錯,即使演唱末曲戲劇化的開頭時需要更穩定。期待聽到她再唱這組曲子、或者《少年魔號》等其他馬勒作品。
  19. 2019 09 21 薪傳歌仔戲《三進士》:札記。、與評論女主角孫瑞娘千辛萬苦尋得可食野菜返家時發現一雙兒子失蹤的段落中,張孟逸轉折流暢的聲嗓與洗練的肢體表達,即使採用的身段相對簡潔,仍然扣人心弦,不過樹木景片以滑輪裝載走位、搭配不時自樹木後跑出哭喊的幾組孩兒,徒然讓舞臺變得紛亂。這麼好的「瘋狂場景」,遇上張孟逸這麼棒的演員,應該淨空舞臺讓之好好發揮才是。薪傳的劇本仍需較佳的編劇調整,不過結局瑞娘與夫君重逢時怒掌他巴掌倒是大快人心,相較於薪傳版《王寶釧》的試妻結尾來說,是一大進步。
  20. 2019 09 22 TSO「復古的現代」評論。不常聽北市交;印象中上一次北市交讓我很喜歡的演出是2018/6陳秋盛紀念音樂會中簡文彬指揮的Tristan und Isolde前奏曲與「愛之死」。感謝網友邀約,德國指揮Alexander Liebreich很棒,率領北市交交出如此精采的成績:舉凡Ives Unanswered Question的懸疑張力、Dieter Ammann鋼琴協奏曲 “Gran Toccata"的繁複熱鬧、 Lutosławski《管弦樂團協奏曲》的彈性與活力,在在使我印象深刻。音樂會尚未結束,我已經在深切期望Liebreich下次回訪了。
  21. 2019 10 10 臺中《諸神的黃昏》:評論。表演中最吸引人的是抱恙上場但漸入佳境的低男中音Andrea Silvestrelli。La fura dels baus此一製作早已發行錄影,現場效果較弱;飾演Brünnhilde的Rachel Nicholls比預期中還弱;而呂紹嘉雖然沒像在二年前《女武神》那樣製造大破壞,仍然無法率領NSO把華格納演奏得到味。
  22. 2019 10 11 衛武營Kosky《魔笛》:札記評論。Barrie Kosky導演的Komische Oper Berlin製作動畫眩目有創意,但一方面由於演唱大體平庸,視覺刺激在演出到3/4左右就已讓人疲乏;而且時間計算精準的動畫在多數區塊都限縮了音樂的彈性,頗值得引以為戒。但波蘭女高音Iwona Sobotka演唱的Pamina真摯美麗,大體呈現了完好動人的莫札特風格,溫潤搶眼,相當感人。我特別撰文介紹Sobotka如以下文章
  23. 2019 10 18 楊三郎紀念音樂會札記。感想包括(1)唱這種經典臺灣歌謠,千萬不要因為歌詞中的情緒、而忘記「少即是多」;(2) legato是演唱任何歌曲都不可或忘的重點。
  24. 2019 10 20 TSO馬勒第8交響曲「千人」札記評論。享有盛名的指揮Inbal在臺灣許多馬勒迷期盼下,接掌北市交第一個樂季果然推出全馬勒菜單,第一場音樂會推出編制最大的第八號交響曲,但演出是俐落之餘欠震撼。唯一讓我覺得較值回票價的是認識了一些優秀的獨唱家,依序為有本錢又聰慧的低男中音Hanno Müller-Brachmann、男低音Steven Humes、男高音Burkhard Fritz
  25. 2019 11 09 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晚場:到臺中二刷,很值得,尤其是趕上本劇的封箱演出;見感動評論
  26. 2019 11 13台北愛樂歌劇工作坊演出Bellini。I Capuleti e I Montecchi選段評論。主要是想看鄭海芸小姐演出Romeo,但可能她之前演年輕男子如Nicklausse、與困難美聲經典La cenerentola效果太好、太成功,讓人期望較高,只覺得她當晚可能未處在最佳狀態。她的Romeo尚未成形,尚需在聲音穩定、以及男性特質上努力。這些也許是嚴苛的要求,但她的Cenerentola真的很令人驚艷。
  27. 2019/11/22 Osmo Vänskä指揮NSO「不朽 命運」音樂會:評論。Vänskä很有想法,掌握NSO有一套,Nielsen的不滅交響曲不錯,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大半頗令人惱怒。期待他下次訪臺,但希望不是貝多芬。
  28. 2019 11 27 Pahud與Le Sage長笛獨奏會札記評論。貝多芬曲子本身無聊,但開頭的Dutilleux與結尾的Strauss很棒。
  29. 2019 12 01 Juan Diego Florez台北演唱會札記評論。佛洛瑞茲終於訪臺!曲目算紮實,上半場Alfredo和Edgardo算出色,但最動人的應該是下半場(德文很破的)輕歌劇選曲、以及真正讓人感動的Werther。安可曲給得慷慨,聽他自彈自唱西文歌謠很不錯,尤其是我盼望的Cucurrucucú paloma,但整場包含安可曲在內沒給任何羅西尼莊歌劇選曲、或者《聯隊之花》的 “Ah! mes amis",讓我私心覺得失望
  30. 2019 12 06 NSO 琴炫俄羅斯音樂會:札記上半場Shostakovich慶典序曲與Prokofiev交響協奏曲精彩,但我不愛大提琴獨奏 Alban Gerhardt音量有限、音色瘖黯變化少。下半場Rachmaninoff第三號交響曲不適合指揮宋旭鈞。
  31. 2019 12 17 乘著金色的翅膀-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公演:評論

此外去聽了Paavo Järvi座談會,記錄如下


附帶一提,原已購票但因身心俱疲而忍痛割愛的包括:

  1. 2019 04 27 14:30。2019雲門劇場:阮劇團 Our Theatre《熱天酣眠》。
  2. 2019 06 14 19:30。NSO 經典系列《璀璨雙城 1-夏日夜風》。國家音樂廳
  3. 2019 06 28 19:30。NSO 總監系列《璀璨雙城 2-奧匈霞輝》。國家音樂廳。
  4. 2019 10 27 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開枝散葉系列: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 掌中京奇《菩薩淚》 。

2019年院線電影看了:

  1. Itzhak (臺譯《帕爾曼的音樂遍歷》 ):札記一札記二
  2. Anna:札記
  3. 玩具總動員4:札記
  4. 俄國片 Mathilde (臺譯 絕世名伶):感想文
  5. 返校:影評
  6. 陽光普照:很不認真的札記;影評待補。
  7. 夕霧花園:影評待補。

當期電視劇包括:

  1. 我們與惡的距離:札記
  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部分 :札記
  3. 罪夢者:札記
  4. 俗女養成日記:很需要補上一篇
  5. 通靈少女第一、二季。
  6. 奇蹟的女兒:札記

2019年看的展覽包括:

  1. 2019 01: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相本。只有少數建築設計(幻想)微有意思。
  2. 2019 01 13二二八紀念館「奮起吧,台灣少年兄- 228與人權公義特展」,以及常設展:相本。恰好趕上「奮」 特展最後一天,內容主要取自漫畫家杜福安所撰、2012年由玉山社出版公司出版的《烈火中的台灣》 。 在2018年底選舉大敗後看起來尤其令人感懷。常設展非常值得看;所有關心臺灣的人都應該一看。
  3. 2019第一季在葡萄牙全國四處看了些美術館與博物館。
  4. 2019/7/27 北美館「她的抽象」展覽:札記。展出二戰後東亞女性藝術家作品,看到諸如梁光子(Yang Kwangja,1943 – ,韓國)、石川順恵(Yukie Ishikawa,1961 – ,日本)、草間彌生(Kusama Yayoi,1929 – ,日本)、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1932 – 2005,日本)等優秀作品。
  5. 2019 07 28迪化207「食涼」特展:札記
  6. 2019 07 28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札記。一直都想看的小博物館,實際看了覺得失望。該館將二次世界大戰臺灣慰安婦歷史放在國際慰安婦、以及戰爭中婦女受父權暴力的脈絡中,但展品很少外,也缺乏許多我會想知道的歷史框架與細節。
  7. 2019 09 13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展覽「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札記
  8. 2019 11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成為提問」、「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幾乎乏善可陳。
  9. 2019 12 14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霜賢峻偉―人間國寶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札記。一家三代王清霜王賢民王賢志王峻偉作品均有可看,尤其第三代王峻偉的立體透視構圖與現代視野對照之下頗有意思。
  10. 2019 12 20 雲門「山水 古厝 洋樓:李永沱畫作」展覽:札記
  11. 2019 12 20 齊柏林空間:札記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