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6《尤金.奧涅金》臺灣首演

2012年曾在立陶宛看過《尤金.奧涅金》;那個製作算普通但有些亮點,例如Titania在Letter Scene中在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時在屋頂上緩緩行走,以及最後一景Prince Gremin盛宴改在有許多供人站立佐倚的高腳桌的火車月臺上,高腳桌並在關鍵時刻快速且安靜地滑離舞臺等。本來沒有特別想看這次此劇在臺灣首演,不過能看到柴可夫斯基的歌劇,想想還是決定不該白白錯過這樣機會(他向來是我心目中歌劇作家前幾名啊!就如同德弗札克、揚納傑克、德布西,一般人要選最佳歌劇作曲家時可能不會想到優先想到,但他們對於歌劇作為音樂與戲劇之結合、以及本身音樂品質而言,

實在應該名列前茅才對)。(結果這次要看的小波折是隨行友伴落跑,所幸找到其他有趣伙伴。)(北市交這次演出和之前幾年歌劇演出一樣是分二場,各在週五和週日,選了週五的在開演前幾週就在想應該要請半天或一天假好好休息以確保全神貫注,不過總是人算不如天算,當天早上得趕去就醫,下午又得處理完工作才匆匆返家換裝,晚餐只有泡了杯黑咖啡帶出門,精神是非常集中,只是大概半場演出雙眼都沒對焦過。)

決定要買票前其實我有針對本次飾演Tatiana、Onegin和Olga的歌手先找來焹路影片試聽,覺得Tatiana還可以才確定要去。前二年《迪托王的仁慈》和《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妮》製作我也看過了,實在無法說喜歡,所以應該不算期望太高,畢竟如果實來說,這次決定看現場是為了想在歌手不算太差的情況下享受難得的觀賞柴可夫斯基歌劇的經驗。

結果還蠻不愉快的。就音樂表現來說可以給78~80分(想看對歌手的讚賞可以跳到後面看),但加上導演的「成果」最多只有50分。多虧了導演,我從頭到尾都沒入戲,連好不容易到了終場、(即使有心忽略男女主角-尤其是男主角-太過誇張的空泛肢體動作、)讓激動的音樂堆疊上高潮,女主角唱完整個唱份、輪男主角以演唱結束整齣戲之前的一個小設計又讓我完全退乩。

先說導演。歌劇早就是可以針對既有作品(尤其是常見作品)有多樣詮釋的藝術形式,當然前體是要有作為劇場全方位的完整結果-不只重視音樂、也結合各類視覺設計以求最大綜效。Marc Adam這位導演在這場演出的作為並不是要推出什麼明顯與原本文本有明顯出入的詮釋,所以好幾個地方的疏露我只能解釋為是不可饒恕的輕忽和隨便:以第一景為例,Madame Larina(Tatiana和Olga的母親)在一群農民載歌載舞後先是與奶媽Filippyevna關切了Tatiana一會兒,等到她轉而向農民們感謝他們表演的歌舞、請他們先退下進屋,農民們卻是早就離開舞臺一陣子,而且即使要用舞臺設計也無法作出「農民仍在戶外離Larina等一干主角不遠處休閒納涼」的解釋?爾後Olga想到Lensky也許會來拜訪,要母親脫掉圍裙時,整個舞臺上看不到圍裙;Larina驚呼自己帽子歪了時,同樣沒有什麼帽子。把作為導演的基本功課做好,很難嗎?(這畢竟不像《諸神的黃昏》是常因不易找馬來演戲而讓Brünnhilde在呼喚她的座騎Grane時僅僅以朝舞臺一側作呼喚貌、或者《齊格菲》中的林中小鳥常以森林茂密、鳥體嬌小難見而不呈現啊!)

更大的問題是一堆角色設計和動作安排。後者中最大的問題是互動:歌劇常常最讓人擔心的是群眾場景,因為合唱團不是一個個體,如果沒有仔細編排的話結果通常只有站定和同時進、出,沒有呈現真正的角色和藉此建構而起的氛圍。這次演出對於群眾場面的掌握當然不是令人激賞的大勝,但不算是全然失敗:例如一開頭的農民歌舞雖然看來有點尷尬,但至少是有編排,而在全劇數個群眾場景有出現的三對(?)舞者(何曉玫舞團)對整個畫面有不小的貢獻。但是除了二次宴會場景中主角和其他角色的互動都很有限或彆扭外,為何在最後Gremin宴會中(忍不住一提,全場字幕做得是不錯,但為何這景要寫Gremin的「時尚趴」讓觀眾不必要地發笑?)Onegin離席前故作戲劇化地抓住一位宴會上的名媛猛力將她甩出、她的反應卻像是被扔回工作行列的機器人般沒什麼反應、又回到群眾中,無表情地慢慢離開?


真正的重點當然在於,《尤金.奧涅金》為何是齣悲劇?如果Tatiana只是個太過脆弱、未經世事而還頗膚淺的女孩,Onegin只是個顯然有魅力的惡棍(或至少行為準則不清而不甚討喜的角色),Olga只是無甚表情、可能對Lensky不必然深情、且很可能喜歡打情罵俏的女孩,那全劇何悲之有,即使Lensky算是具有詩意、對Olga和Onegin的愛相對純真的角色?從全劇最終推上旳最高潮,唯一有機會使人同悲的似乎只在於「對的人在錯的時間出現」和/或「永遠失落的真愛」這樣的觀點,但偏偏一對主角(至少Onegin)又無法被觀眾認同,在我看來,實在很難說得過去,畢竟這並不是什麼後現代的抽離式作品,而是極陳舊的浪漫作品。以上的負面解讀只能歸責於導演的拙劣,而且除了拙劣外,更糟的是Onegin這角色的許多呈現手法:Onegin進場沒多久對Tatiana的肢體動作就有太多侵犯,還有故意將帽子扔在地上再斜躺地上單手撐頭招呼Tatiana坐下供他上下其手(這出現在《翻滾吧!阿信》還比較沒有違和感吧!);Onegin對Tatiana攤牌後Tatiana竟然要賞他巴掌,而Onegin在抓住她的手攔住巴掌前後把信件巴到桌上的模樣也活像流氓;Onegin在中間宴會場景和決鬥場景中煙抽個沒完,只有大踏步和將Olga抱到他大腿上坐著這種莫名奇妙的業餘水準表演方式;最讓我要發瘋的是最後一景中應該要哀求Tatiana的Onegin除了是雙膝滑壘進場(到這裡我整個肝已經因為滿滿的WTF’s而燃燒中)外,沒多久竟然數度用膝蓋從上方壓制她-都還沒看到後來他伸手到她裙子上時我心中已經在吼叫「這根本是強暴!給我滾下來!」到底在搞什麼!?相較之下,諸如Tatiana數度在地板上痛苦翻滾、或者Lensky要求與Onegin決鬥後將Olga摔在地上這種現代歌劇舞臺上太常看到的拙劣演技/設計已經不值得一提。

我還是忍不住要說,Onegin初進場時是自認已看過不少世面、個性尖酸並有其冷酷,但看到Tatiana的信仍有受到感動。這場演出中實在看不到這些歌劇文本(而非原著小說)中的設計。

是的,以上有些也許是演員本身的設計,但決鬥一景的錯誤決定就絕對是導演的責任了:決鬥竟然不是用長劍也不是用手槍、而是用亮閃閃的短刀,WTF(我實在想不出比較好的說法)?而且還是二人走近擁抱後Lensky(用拙劣的動作)丟掉自己的刀,Onegin再(用彆扭的角度)從他背後砍了一刀?

舞臺和服裝的設計(蔡秀錦)也許算是比ClemenzaAriadne好一點,但仍然有些問題。森林的景片、用俄國文字作為佈景框架柔背景算是還可以,但Tatiana著名的《寫信場景》(Letter Scene)有些問題。這景用繪有樹木的景片將畫面框限到只剩下讓Tatiana與奶媽在其中活動的空間位於整個畫面中間,等Tatiana開始寫信時她背後的液晶螢幕則開始有文字被書寫而出的動畫;我實在不確定這是很好的作法:一方面這種螢幕即使用暗色仍然有些太亮(Clemenza那次的作法則更明顯),二來實在是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何況,如果換作是臺灣人看本土語言搬演的舞臺戲劇,在主角重要唱段或念白場景中在背景持續有中文動畫,會是好的作法嗎?

說到這裡要提一下最後Gremin宴會散場的安排實在不佳:在Onegin作出戲劇化演唱前後,臺上其他身著華服的演員就開始靜靜把椅子抬起搬走,而到最後快要完全沒音樂時有三對舞者留下來像電動偶人一樣輕舞者、直到Tatiana跟隨戲劇性高漲的管弦樂從舞臺正中央衝進來、再唱了一小段後Tatiana從舞臺右方將靠近舞臺前方的淡灰紗幕拉到完全遮住後方為止,算是突兀。而且在紗幕拉上後,Tatiana還有和Onegin糾纏好一陣的最終二重唱段落,直到Tatiana穿過紗幕消失,Onegin唱完最後幾句扯下紗幕、露出站在舞臺深處佈滿俄文文字的背景正中央轉頭前看的Tatiana為止,是有非常多的時間的,要搬椅子不能在紗幕遮住再搬嗎?

服裝沒什麼可說的。我想為了成本,採取極為平凡的服裝,我實在沒什麼可說的,何況對於最後一景Germin宴會中眾人均著華服來說的確是有效的反襯。不過,比起二位算是纖瘦青春貌的姐妹來說,我實在覺得應該給二位男角像樣點的衣服,因為無論是初進場的邋遢樣或是宴會中較其他賓客還休閒的服裝都是令人很頭大的,尤其是甫進場時與二姐妹對比起來。Onegin和Lensky畢竟很年輕,歌劇中Onegin即使最後自遠方歸來時也才26歲;雖然歌手絕對不是這年紀,但實在有很多衣服是可以讓舞臺上中年發福的歌手看起來較稱頭的平實衣服啊。

講到服裝,我想這場演出中應該是有三對舞者;他們在農民歌舞中算是對畫面有畫龍點睛的貢獻,爾後宴會中也有一些不錯的表現,雖然有一度男舞者舉女舞者的畫面實在有點彆扭。也許一部份是服裝的問題,剪裁看起來不太適合。舞者中有二位較高的男生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也許是每次旋轉停定時很俐落,也許是因為微笑的自信感,也或許是因為較高而稍稍中和掉服裝的負面效果。倒是Gremin的宴會中柴可夫斯基幾首精采舞曲(還常在管弦樂團音樂會被挑出演奏)竟然臺上群眾是幾乎沒有任何動作。

全場演出中歌手表現最讓我想大大喝采的是飾演奶媽Filippyevna的鄭海芸(!)。我不知道本次陣容中臺灣歌手的背景,鄭女士實際年齡可能很輕(我查到她2008年取得博士、2010年有場樂壇新秀音樂會),但纖瘦的她除了有在肢體動作上試圖表現年長(沒完全到位,但坦白說這想必不是容易的事,而且真的看得出她的努力),她明顯是抒情次女高音的嗓音即使無法輕易以音色或低音音量呈現年邁奶媽的形貌,但一路唱下來非常紮實也做了不少文字細部的表情,實在非常厲害。唱Larina的次女高音王郁馨也同樣頗到位;二位歌手在一開頭與一雙姐妹的重唱段落不遜色於人,雖然聽起來都是年輕的音色,以致於Larina與Filippyevna聽起來不比Tatiana及Olga老,不過這實在不能苛求的。

幾位臺灣男歌手就沒讓我留下較深印象,男中音葉展毓的Zaretsky(決鬥時Lensky的助手)有些生硬,演出法國詩人Triquet而較有表現的男高音張殷齊則是法文和風格均欠佳(唱Triquet這樣的角色,較好的狀況應該是「啊,這未來會是位不錯的Lensky」或「唱了這麼久,這位男高音還老當益壯呢」)。

唱Lensky的喬治亞男高音Zurab Zurabishvili有其好處,不過不少句首是用「衝」的方式唱,對音樂線條不是好事,而且偶爾音準會有點掉,包括在著名的詠嘆調 “Kuda, kuda vï udalilis" 中;但在此曲其中一次反覆開頭,當他採用弱音細膩演唱時就很漂亮。飾演Olga的哥倫比亞次女高音Adriana Bastidas-Gamboa聲音紮實,即使這角色可發揮的地方實在有限。(另外一提,劇中四位女角的低音真是多啊。)只有一首曲子的Prince Gremin由喀麥隆男低音Jacques-Greg Belobo還不差,不過現場表現我沒很喜歡,而且最後一路唱到低音的句子似乎氣息沒算好。(話說網路上他唱《浮士德》出名的〈金牛犢〉(Le Veau D’or)就好太多了;這是他2003年參加Cardiff大賽的實況。)


俄國女高音Svetlana Ignatovich的低音暗沉,有時和Tatiana作為少女的角色設定有些違和感(我想了一下她唱了多少普契尼),中音域蒼白(不算優點但有時有其效果),中高音域可以,雖然唱高音域前似乎要先經在前面的唱段經過一些醞釀、否則可能會有不集中的狀況;前述情形在Letter Scene中大致還好,而且這個場景她顯然有充份思考設計也有經驗了,大體上兼顧聲音的溫潤、和情緒中的脆弱和激情,完成度很高。最終一景她唱得很投入,(中段高降a音可惜沒弱音,)雖然最後激烈的高音並不集中。(而且為何Tatiana唱完還會走回去再吻Onegin一次?這設計實在不合理,尤其是造成音樂不必要地停頓更久。)對了,她在現場看起來好瘦啊,初出場的洋裝很適合,Gremin宴會上的紅色露背、頸部開口鑲鑽禮服配上髮型設計更是美艷。以下附上她2013年在Oslo唱蝴蝶夫人及2011唱《黑桃皇后》Liza(網路搜尋結果可能是Basel)。


另外2014年巴塞隆納Gran Teatre del Liceu實況錄影、評價似乎還不錯的Rimsky-Korsakov歌劇The legend of 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 DVD也是她主演。

我在Tatiana和Onegin的某些唱段選擇稍稍閉眼一下,想要確定在沒有視覺影響的情況下我喜不喜歡他們的詮釋,雖然我發現對於羅馬尼亞男中音Levente Molnár演出的Onegin來說這實在沒有必要,因為他真的很討人厭。Onegin初出場與Lensky、Tatiana及Olga的短短四重唱段落中他大聲到Lensky有點被迫大聲,其後很多段落也是不必要地展現他帶有金屬光澤嗓音的聲量。即使不看這個Onegin(或者該說non-Onegin)的肢體語言,他的演唱即使在懇求或相對小聲處風格仍然不佳。我想他單純認為Onegin是個討厭且具侵略性的角色,對此我完全不買帳。坦白說如果Onegin真如昨晚表演中這樣粗魯如流氓,那即使Onegin真的對Tatiana來說有種無可言喻的魅力,這四位主角的情感投射仍然一點都不合理啊。

匈牙利指揮家Domonkos Héja大體上掌握得不錯,尤其自序曲就可聽出不少明晰但不致武斷的層次,許多細節也處理得還不錯,不過北市交還是有不少放炮,較明顯的是法國號和一些木管,尤其是在重要的獨奏段落,另外我記得好像在Letter Scene大提琴獨奏也有個地方突槌。

我無法確定看了這場演出是否後悔(我看現場表演似乎蠻少有這樣狀況的);唯一可確定的應該是,通常看完有65分的演出後我就會陷入自然high,要等high自己慢慢退,但昨晚的確處於一種從頭到尾沒high起來但又有種偽high退不下去的不快。導演這麼粗糙又有疏漏的成績實在很讓人惱怒。


對了,這次觀劇又有嘰嘰喳喳的觀眾;在換景時很長的空檔講話也就算了(這次演出換幕和中場有些怪,第一次換景時音樂還未停下,但機械聲很大,而且等了好一會,後來換佈景時就好得多),音樂開始了還一直在講;所幸一對講話的恰好坐我正後方,我可以轉頭直接叫他們閉嘴。


本文圖片取自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北市交Zurab Zurabishvili的Facebook。


附上演出陣容及網宣中對於歌手之介紹:

  • 指揮:多蒙寇斯.黑亞 Domonkos Héja, Conductor
  • 導演:馬克‧亞當 Marc Adam, Stage Director
  • 舞台設計、燈光設計:蔡秀錦 Hsiu-Chin Tsai, Stage Designer
  • 塔提雅娜:絲薇特拉娜‧阿科希諾瓦 Svetlana Aksenova, Tatjana
  • 奧涅金:雷文特‧莫爾納 Levente Molnár, Onegin
  • 連斯基:祖拉‧祖拉畢許弗利 Zurab Zurabishvili, Lenskij
  • 奧爾嘉:阿德里安娜‧巴斯蒂達斯-甘博雅 Adriana Bastidas-Gamboa, Olga
  • 格列明親王:賈克-葛瑞格‧貝洛柏 Jacques-Greg Belobo, Prince Gremin
  • 拉琳娜:王郁馨 Yu-Hsin Wang, Larina
  • 法國人:張殷齊 Bello Chang, Triquet
  • 薩拉茨基:葉展毓 Chan-Yu Yeh, Zaretsky
  • 奶媽:鄭海芸 Hai-Yun Cheng, Filippyevna
  • 軍官:陳集安 Chi-An Chen, Captain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Chorus
  • 何曉玫舞團 Meimag­e Dance

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Eugene Onegin

  • 2015/11/06(五) 19:30;2015/11/08(日)14:30
  • 國家戲劇院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 票價:500,800,1200,1600,2000,2500
  • 指揮 Conductor

多蒙寇斯.黑亞 Domonkos Héja
生於1974年,多蒙寇斯.黑亞來自音樂世家,學習鋼琴、小提琴、中提琴與打擊樂。身為匈牙利重要的新生代指揮代表之一,黑亞曾獲2003年的李 斯特獎、2008年青年首獎與宮德爾獎,錄製的數張唱片與影片亦廣受好評。除了精通廣博交響樂與歌劇曲目,黑亞目前非常積極地推廣現代音樂,更讓觀眾為之 驚艷。2011至2013年間,位於布達佩斯之匈牙利國家歌劇院聘請多蒙寇斯.黑亞擔當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之重任。

導演 Stage Director
馬克.亞當 Marc Adam

馬克.亞當生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畢業於布魯塞爾的國家高等表演藝術學院。他曾在德國、義大利、瑞士、英格蘭、澳洲與法國等地擔任劇場或歌劇導演。 亞當於2012年起在蔚藍海岸尼斯歌劇院擔任監督,先前亦曾在各地擔任總經理與藝術總監。亞當是許多歌唱比賽的評審,他也擔任法國巴黎「歌劇導演協會」董 事會的成員。馬克.亞當獲法國政府褒揚,獲頒「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另外作者與歌劇作曲家協會也頒發博馬歇獎章,表揚他任職諾曼第歌劇院時傑出的表 現。

舞臺設計 Stage Designer
蔡秀錦 Hsiu-Chin Tsai

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專任教授蔡秀錦,曾任職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系主任、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副主任與多年的 國家兩廳院舞臺技術主管。曾求學於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藝術史系與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Diplom & Magister)。早年亦從事繪畫並有經常性的展覽,其中包括入選巴黎的「Salon d’Automne」。其一生著力於藝術創作與推廣,同時也長期在國內外劇院從事舞臺、燈光及服裝設計,如:莎樂美、弄臣、鄉村騎士、女武神、杜蘭朵、飛 翔的荷蘭人、微笑之國……等。其作品發表的地點有德國的Dortmund劇院、Giessen劇院、Erfurt劇院、臺北國家戲劇院與香港大劇院…… 等。

塔提雅娜 Tatjana
絲薇特拉娜.依格娜托維琪 Svetlana Ignatovich

崛起新生代女高音絲薇特拉娜.依格娜托維琪,曾於故鄉聖彼得堡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音樂學院學習。在學期間,以該校「新秀樂坊」一員的身分,演出 由阿列科謝夫指揮的柴可夫斯基作品《幽蘭妲》之女主角、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妮娜,以及普賽爾《黛朵與埃尼厄斯》劇中的第一女巫,繼而成為巴爾劇院駐院 歌手,曾於多特蒙德歌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與柏林的德意志歌劇院演出。

奧涅金 Eugene Onegin
雷文特.莫爾納 Levente Molnár

雷文特.莫爾納1983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後來搬到匈牙利。他從14歲起進入納.伊斯特凡音樂藝術學院學習聲樂,師事梅琳達.密哈 伊。2001年,他進入國立歐拉迪亞大學修習聲樂,師事瑪莉安.巴伯亞。2003年,莫爾納加入位於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正式踏上職業聲樂家之 路。2008
年他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新製作的柴可夫斯基作品《尤金.奧涅金》中飾演奧涅金,演出獲得極大回響;同年,莫爾納登上倫敦柯芬園歌劇院再度大獲成功。未來的演出計畫包括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斯圖加特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等。

連斯基 Lenskij
祖拉.祖拉畢許弗利 Zurab Zurabishvili

祖拉.祖拉畢許弗利,1973年出生於喬治亞。1988年起於第比利斯國立音樂學院修習聲樂,師事安娜.施赫拉迪;1994年進入薩爾茨堡莫札特 音樂大學研習聲樂,師事瑪莎.夏普。祖拉畢許弗利於2002年取得傑出文憑及藝術碩士,2003年獲得奧地利榮譽獎,2005年第二度獲得塔利維亞國際聲 樂大賽首獎。2003–2006年受邀與奧格斯堡戲劇院合作,2006–2007年加入達爾姆城國家劇院,2010–2011年起登上德國埃森的阿爾托劇 院。祖拉畢許弗利曾演出音樂會的劇院包括雅典希臘國家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波昂劇院……等

奧爾嘉 Olga
阿德里安娜.巴斯蒂達斯-甘博雅 Adriana Bastidas–Gamboa

女中音阿德里安娜‧巴斯蒂達斯—甘博雅出生於哥倫比亞的卡利。2008年被簽入科隆歌劇院。她在科隆歌劇院期間擔任過的角色包括《女人皆如此》中 的朵拉貝拉、《弄臣》中的瑪達蕾娜以及《尤金.奧涅金》中的奧爾嘉……等。2012年5月,巴斯蒂達斯—甘博雅在科隆歌劇院製作表現,為她贏得奧芬巴赫歌 劇獎,以表揚她在聲樂及戲劇方面的傑出貢獻。

5 thoughts on “2015/11/6《尤金.奧涅金》臺灣首演

  1. 引用通告: 20170413愛樂《霍夫曼的故事》精選音樂會 | 緊緻圓滑奏

  2. 引用通告: 20170609 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首演 | 緊緻圓滑奏

  3. 引用通告: 2017 07 22 NSO歌劇普契尼三聯劇 | 緊緻圓滑奏

  4. 引用通告: 20170827 兩廳院《灰姑娘》La cenerentola:B卡 | 緊緻圓滑奏

  5. 引用通告: 衛武營的平克頓 | 緊緻圓滑奏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