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們送走了…

又到了回顧過去一年離世藝文人物的時間。2022年離開世間的,包括:

  • 唸歌藝術國寶楊秀卿
  • 次女高音Maria Ewing (其實是Zwischenfach)、Josephine Veasey、Teresa Berganza
  • 男高音John Aler、Bernabé Martí
  • 作曲家Ned Rorem、Harrison Birtwistle
  • 鋼琴家Lars Vogt、Radu Lupu
  • 歌手才旺羅布 (Tsewang Norbu)
  • 服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
  • 流行樂作詞人/製作人林秋離
  • 廣播主持人黃瑞芬 (Zoë Hwang)

以下一同來看看:


Maria Ewing (1950/3/27~ 2022/1/9) 

享年71歲。Maria Ewing起家時唱抒情次女高音,後來轉戰戲劇女高音角色,也兼唱爵士歌曲;她一度嫁給知名導演Peter Hall,並育有一女Rebecca Hall;女兒後來也當演員及導演。二人婚姻持續了8年,最後和平分手,也仍有合作。她生於底特律,媽媽是荷蘭人,爸爸是美國黑人。年輕時追隨James Levine,並在1976以費加洛婚禮中的Cherubino站上大都會歌劇院;但1987年大都會取消她演出卡門的轉播,改成轉播Agnes Baltsa與Jose Carreras的演出,導致她與李汶交惡,並與大都會斷絕往來—當時丈夫Peter Hall說「大都會很沒禮貌」。不過睽違6年後,她仍有復歸大都會演出。

與Peter Hall結緣,是她1978年在Glyndebourne演女人皆如此的Dorabella時;當時Hall除了已創辦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並擔任National Theatre總監。二人於1982年結婚,並合作了她一些最知名的演出,例如比才的Carmen,Strauss的莎樂美,也是極少數跳七紗舞跳到全裸的Salome。她的次女高音角色包括Dorabella、Rosina、Poppea、Mélisande,女高音角色則有Wozzeck中的Marie、Lady Macbeth of Mtsensk、蝴蝶夫人、Tosca。1992年她在LA Times專訪中說,未來希望唱Norma和Puccini的Manon Lescaut;不知是否有得償夙願?


黃瑞芬(Zoë Hwang) (1964/2/5~ 2022/1/15)

古典樂廣播節目主持人,因心肌梗塞在家中過世,享年58歲。我在粉專上分享她過世消息時,獲得網友熱烈迴響,顯見許多人很珍惜收聽她節目的回憶。她曾榮獲比利時Queen Elisabeth Competition聲樂銅牌第十名,大賽官網可聽到1988/5/28她在決賽的錄音,曲目包括

  • DEBUSSY Clair de lune
  • STRAUSS Ständchen (Sechs Lieder op. 17)
  • Wiegenlied (Fünf Lieder op. 41)
  • MOZART Giunse alfin il momento – Deh vieni, non tardar (Le Nozze di Figaro)
  • VERDI Sul fil d’un soffio etesio (Falstaff)

Josephine Veasey (1930/7/10~2022/2/22)

在家中過世,享壽91歲。Veasey在1949年加入倫敦Royal Opera House合唱團,1955年在歌劇舞台上首次演出獨唱角色,是Salome中的page (侍僮)-她最終在這歌劇院唱了60個角色、共780場演出。後來因名指揮 Sir Georg Solti賞識,鼓勵她唱華格納,因而開始展露頭角。她雖曾與 Herbert von Karajan合作,但相當討厭與他共事。Veasey傳世的錄音以Wagner與白遼士作品為要,因為 Sir Colin Davis在錄幾部Berlioz作品時都選了她唱要角。她雖不是以bel canto聞名,不過她有參與Joan Sutherland灌錄Bellini的Beatrice di Tenda;雖然當初蘇莎蘭在美國首次現場演出該作時,是請來當時仍自認為是女高音的 Marilyn Horne搭檔,使得荷恩就此與蘇莎蘭展開長久的合作關係。另外1974年Montserrat Caballé在 Le Théâtre Antique d’Orange感人的Norma (演出前差點因風勢過大而取消),也是由Veasey擔任忠心的Adalgisa。

她在1982年告別歌劇舞台,最後一次演出是唱Salome的母后Herodias。




才旺羅布(Tsewang Norbu) (1996/10/9~2022/2/25)

才旺羅布(Tsewang Norbu)出身中國選秀節目,並曾被中國華納簽下經紀約。他在西薩(圖博)聖地布達拉宮前高喊標語自焚而死,得年25歲,也成為中國2009年至此第158名自焚的藏人。才旺羅布的母親索朗旺姆(Sonam Wangmo)在中國是知名藝術家;他的叔叔Sogkhar Lodoe,則是圖博服刑最久的政治犯之一—他原被判了二個罪,已被關了23年,後來又因2018/1在布達拉宮前抗議而被再度判刑18年。海外圖博組織擔心中國政府會編劇本,對才旺羅布的家人下手。

才旺羅布自焚而死的訊息傳出時,他的微博與抖音帳戶隨即出現大量弔唁留言,但很快就被清零;他的歌曲更自中國多個音樂應用程式上下架。在圖博新年期間的3/8,逾200名圖博人聚集在北印度的達蘭薩拉(Dharamśāla),為才旺羅布點起蠟燭守夜。


Bernabé Martí (1928/11/14~ 2022/3/18)

男高音Bernabé Martí過世,享年93歲。他雖不是歷史要特別記上一筆的偉大歌手,但他是紮實的spinto男高音—在今日應該可以輕鬆贏過不少人)。而且,他讓一位巨星擁有快樂的家庭生活。他在一次演出《Madama Butterfly》時,遇到一位叫Montserrat Caballé的女高音。如果沒記錯的話,卡芭葉是在休息時聽到Martí和別人說「女主角有點閉思(pì-sù)」。下次彩排時,卡芭葉就展現了大膽演技,在愛情二重唱中用力地親了下去。敢親的結果是,幾個月之後二人就結婚了。

1965年卡芭葉臨時代替懷孕的Marilyn Horne演出Lucrezia Borgia,出場詠嘆調一唱完,全場就陷入瘋狂。中場時觀眾席中幾位唱片公司代表馬上衝出去打電話要簽下她。隔天她就紅了。紐約時報說她是Callas和Tebaldi的完美綜合體。卡芭葉大紅,的確為丈夫開了很多門。不過那個年代一線男高音好幾個,所以最重要的演出、以及多數的錄音,卡芭葉配的男高音不見得是Martí。除了幾張二重唱專輯、還有EMI的Il pirata全劇外,二人進錄音室錄的,應該只有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全劇-卡芭葉堅持,這齣一定要和丈夫錄。


Radu Lupu (1945/11/30~ 2022/4/17)

Lupu過世時,女高音巨星Angela Gheorghiu貼出這張照片,撰文哀悼。

羅馬尼亞鋼琴家。他二位主要的老師,一位是教出Dinu Lipatti(!!!)的Florica Musicescu,另一位是教出Sviatoslav Richter(!!!)和Emil Gilels(!!!)的Heinrich Neuhaus。他在短短幾年內在全球幾個最富盛名的鋼琴大賽中掄元,自此展開演奏事業: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1966)、George Enescu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1967)、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forte Competition (1969)。


Sir Harrison Birtwistle CH (1934/7/15~ 2022/4/18)

左為男低音Sir John Tomlinson。

2021年時心臟病發作;2022/4時在家中過世,享年87歲。英國作曲家,以歌劇聞名,最被推崇的應是2008年的The Minotaur。


Teresa Berganza (1933/3/16~2022/5/13)

優雅的抒情次女高音,享年89歲,她的遺願是要靜靜離開,家屬因而不舉辦公開喪禮。她是最完美的灰姑娘與Salud (後者有出乎意料的優秀戲感),也是演唱西班牙歌曲與莫札特的標竿。她一向腳踏實地,也不耍大牌,不過向來實話實說,例如她曾說,指揮們都很尊重她,因為她「是音樂家,也學過指揮、作曲、鋼琴,不會被騙倒。」她說有次她把一位指揮的指揮棒搶過來、丟到他臉上,不過顯然「不是Solti、Karajan、Karl Böhm、Abbado」。她也說,下輩子她要當指揮家。




楊秀卿 (1935/1/1~ 2022/6/17)

說唱國寶楊秀卿女士,於2022/6/17上午3:40去世,享壽87歲(不過戶籍登記的出生日期為1936年1月12日)。她精湛的說故事能力永成絕響,世間也再聽不到她逗趣「謊報年齡」的開場白:「大家好,本人楊秀卿,唱歌聲音無通好,親像破銅鑼,請恁多多包涵,我著是98歲的老阿婆。」

1938年雙眼失明,1945年開始跟邱查某老師學習台灣歌仔說唱表演。1947年起隨養母蕭陳阿某學藝,並隨養姊蕭金鳳走唱。13歲那年與同樣失明的姊姊外出賣唱,賣唱場所包括酒店、街口,常唱到凌晨3、4點才回家;全盛時期全台有將近53家電台輪流播送她的唸歌,她的人生因而漸漸步上正軌。1954年與楊再興結婚,從此夫婿以大廣弦為她伴奏。她唸歌獨樹一格之處在於,不只是唸歌仔,而是還有即興,並且能快速切換多種角色聲嗓,在早年錄音中她嗓子尚佳時,更往往能輕易說服聽者現場有多個不同角色對話。

她2004年灌錄專輯《台灣唸歌》,於2006年入圍第17屆金曲獎最佳戲曲曲藝專輯和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最佳演唱,她的學生洪瑞珍也以這套專輯獲得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07年她獲頒第11屆國家文藝獎,2009年則被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說唱(唸歌仔)保存者」,也就是俗稱的「人間國寶」。2017年她與弟子儲見智在楊雅喆導演的電影《血觀音》中串場,成為這部片最精采的一環,也提高了唸歌在現代社會的能見度。


Lars Vogt (1970/9/8~ 2022/9/5)

德國鋼琴家、指揮家Lars Vogt在家人的陪伴下離世,享年51歲。1990年他獲得里茲國際鋼琴大賽二獎,自此展開職業生涯。他在2003/04樂季成為柏林愛樂史上第一位駐團鋼琴家。2021年他則接下Orchestre de chambre de Paris音樂總監,2020/21樂季上任,2021年末已續約至2025/6,但來不及做滿任期。他身後留下第二任妻子小提琴家Anna Reszniak、以及三名孩子。


Ned Rorem (1923/10/23~ 2022/11/18)

美國作曲家,以藝術歌曲著稱。曾受教於Gian Carlo Menotti、Aaron Copland、Virgil Thomson門下;在巴黎進一步學習時,也受到六人組(Les Six)影響,尤其是Francis Poulenc和Darius Milhaud—他的mentor Thomson他是 “美國的普朗克"。他的學生包括Jennifer Higdon。


John Aler (1949/10/4~2022/12/10)

美國男高音,享年73歲。以法派歌劇、羅西尼、莫札特等劇當中的輕型角色聞名,有多款值得一聽的全劇,例如男主角音域極高的《Le postillon de Lonjumeau 隆朱慕的郵驛車夫》、《La muette de Portici 波地奇的啞女》(皆與June Anderson,EMI)、《Le comte Ory奧里公爵》、《Le toréador 鬥牛士》(皆與曹秀美 Sumi Jo)、《La belle Hélène美麗的海倫》(與Jessye Norman)、《採珠者》(與Barbara Hendricks),曾是樂壇寄予厚望的年輕男高音之一。

他在1977年以《Don Pasquale》當中音域高的Ernesto一角初次登上歌劇舞台,1979年被邀請至比利時鑄幣局歌劇院(La Monnaie De Munt)演出,接著在歐洲享有成功的演出事業。雖然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一度有提出邀約,但他婉拒了,因為他說自己的嗓音比較適合較小的歐洲劇院演出,顯然很明自知之明。


林秋離 (1960/8/21~2022/12/11)

著名作詞家、唱片製作人,曾任海蝶音樂董事長;海蝶音樂在新加坡曾發掘嗓音獨特的歌手如阿杜與林俊傑。林秋離曾為知名歌手如劉德華、張惠妹、黃鶯鶯、張清芳、孟庭葦等人填詞,代表作包括:劉德華《謝謝你的愛》、黃鶯鶯《哭砂》、張惠妹《聽海》、阿杜《天黑》、林俊傑《江南》。


Vivienne Westwood (1941/4/8~2022/12/29)

英國「龐克時尚教母」Vivienne Westwood辭世,享壽81歲。曾穿過她設計禮服的,包括許多歌劇明星;12/30女高音Renee Fleming和Angela Gheorghiu就不約而同發文哀悼,弗萊明尤其用漂亮精準的英文分享了她對Westwood的回憶:

I’m stunned and saddened to learn of 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Vivienne Westwood. I am fortunate to have worn 15 different Westwood creations, and my daughter was just married in one last week. I was always struck by Vivienne’s irreverence, fearlessness, and total independence from convention, while still deploying whatever she liked of tradition in the service of beauty. (And she made the best corset in the business, bar none.) I was also in awe of her irrepressible vitality. She completely rejected the concept of aging. When she came to Der Rosenkavalier (not a short opera) at Covent Garden, and stayed for the party afterward, she biked home.

The last time I saw her, when we took the photo below in April, she said she had a plan for solving the climate crisis. I completely believed her. My deepest condolences go to Andreas, as well her small, loyal, gifted team.


📢喜歡緊緻圓滑奏嗎?請我喝杯咖啡,支持創作吧


發表留言